8個面向 打造澎湖成為世界的低碳島

【台北訊】行政院在100年1月6日核定通過「建置澎湖低碳島專案計畫」,透過再生能源、節約能源、綠色運輸、低碳建築、環境綠化、資源循環、低碳生活、低碳教育等8個面向,打造澎湖為世界的低碳島。

澎湖縣長王乾發表示,目前推動的相關成果與未來願景如下:太陽光電系統建設完成總裝置容量近1,600kWp,包括:馬公機場(公車/計程車車棚、機車停車棚、中央廊道)、第一漁港、南海遊客中心、中正國小、後寮國小、馬公國中、文光國中、馬公高中、國立澎湖科技大學、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、車船管理處、車船調度場、文化局表演觀賞台遮陽棚、虎井嶼活動中心、虎井嶼虎井國小、七美島漁具整補場、七美島體育館、東吉嶼發電機房等。

太陽能熱水系統:至104年(4年)預計裝設目標4,000平方公尺,安裝補助分為能源局4, 500元/M2、澎湖縣政府3,000元/M2,補助額度約佔裝設費用40%至70%,已安裝面積851平方公尺。

LED路燈:至104年(4年)預計安裝4,000盞,能源局於100年補助3,491萬元,101年則由各鄉市自行提出計畫向能源局申請,安裝數共計5,041盞。

節能家電補助:已補助具節能功效的冷氣、冰箱共8,024台。

智慧電錶:103年總目標安裝2,106戶,其中高壓106戶、低壓2,000戶。台電至今已完成105戶高壓用戶安裝,並完成500戶低壓用戶調查工作,102年底前完成高壓106戶。

環境綠化:100年至今累積完成66.41公頃綠化。

綠色運輸:電動機車於100至102年初共計銷售3,346輛,充電柱設置近591座,縣內超商亦逐步設置充電柱、旅館或民宿業者提供電動機車給遊客使用者32家、吉貝島車輛租賃業者更全面提供電動機車供觀光客租用。

綠建築:為配合世界綠建築潮流,於102年6月1日發布實施修正後的「澎湖縣低碳建築設計準則」。

能源公司:以中屯風場為例,平均年滿發時數高達3,800小時(一年共有8,760小時),遠高於全世界已開發風場的平均值(約2,000小時),台灣西岸風場約2,500至3,000小時,中國東岸風場約1,500至2,000小時。

澎湖陸域可開發風場規模合計約125MW,若陸域風場完全開發,年發電量可達5億度電,澎湖縣再生能源電力占比將超過100%(澎湖地區每年電力需求約3.6億度電)。澎湖縣每年CO2排放約45萬噸,陸域風場完全開發將可減少35萬噸以上的CO2排放(1度電=0.637kgCO2 ,火力發電廠就佔30萬公噸),只要風力發電能提供澎湖全島的電力所需,澎湖就不再需要火力發電廠供給電力,屆時澎湖邁向「零碳島」的目標又跨進一大步。

台電預計民國104年完成由澎湖龍門至雲林口湖全長約76公里,2迴路,每迴路161KV、20 MW容量海底電纜架設。未來台澎海底電纜完工後,澎湖地區風力發電將可輸送至台灣本島。依據再生能源條例,風力發電每度電躉售價格2.6元,保證躉購期間20年。屆時澎湖電力足可自給,又能為全縣帶來可觀利益。

澎湖地區有豐富的「風能」資源,惟居民飽受風砂之苦,且須承受風力發電的負面環境影響,因此,風能帶來的經濟效益理應由地方居民優先分享,方屬公允。為確保居民福利,澎湖縣政府主動發起成立「澎湖開發能源股份有限公司」,以全民入股為目標,其經營項目著重於再生能源的開發,初期以風力發電為最主要營業項目,且秉持「先陸域、後海域」的風力發電發展策略,逐年開發澎湖陸域125MW及鄰近海域200MW的風場。(劉靜君)

發佈留言